楼主: 有翼之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理大赛] 【第八届诡殇推理谜题大赛】第四题《上元·天官赐福之夜》作者:凌梦辰(红字修改1处)

 关闭 [复制链接]

升级   37%

0

主题

13

帖子

111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98 枚
推理积分
0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14#
发表于 2023-2-6 18:01:10 | 只看该作者
队伍:不知道叫什么不如就叫这个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审核注册

x
[发帖际遇]: Will参加诡殇运动会,赢了比赛,获取了4 枚 推币的奖励。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5.57%

5

主题

84

帖子

409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322 枚
推理积分
1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13#
发表于 2023-2-6 17:31:59 | 只看该作者

队伍:无梦之人
队员:无机 867728739
   晨梦 3350027699
   人间 275454197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审核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0.43%

1

主题

42

帖子

373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329 枚
推理积分
1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12#
发表于 2023-2-6 17:2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暮兮 于 2023-2-6 18:42 编辑

北方暮色第四题作答(由于队伍打字设备原因,若后续有文字版直接出现在下面,以文字版本为准,若无,以文档版本为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审核注册

x
[发帖际遇]: 福尔摩斯赠送 暮兮 价值 5 枚 推币的放大镜。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71%

2

主题

63

帖子

361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298 枚
推理积分
0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11#
发表于 2023-2-6 17:02:2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题《上元·天官赐福之夜》遵纪守法,诚信至上队作答
队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101415583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2986135786)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20732934)
答案见附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审核注册

x
来日方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14.8%

3

主题

156

帖子

1148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930 枚
推理积分
52 分
侦破案件
2 件
原创度
0 ℃
10#
发表于 2023-2-6 16:43:46 | 只看该作者
队伍:取名比做题还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审核注册

x
疏影横斜水清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6.67%

0

主题

3

帖子

20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17 枚
推理积分
0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9#
发表于 2023-2-6 15:56: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筱只羽 于 2023-2-6 18:11 编辑

队名:坤

首先我们明确两个案子:
祈福书掉包案和道士道童死亡案。
以及案子的疑点:
祈福书从段奕房间被搜出,假祈福书含有礼部印章,道童为何死状安详。

据段奕所说,祈福书自进府后便带在身上,进府前还检查过未被调包。在房里小憩时还锁上了门,且随从作为礼部人员,按照当时律法,并没有掉包的勇气,可以断定随从是忠心于段奕。而段奕作为礼部人员,也是知道掉包的后果,也不敢谋划。
且仪式开始后,段奕亲手将祈福书递给道士,此时可以断定道士手上的祈福书为真。而之后道士回房沐浴斋戒,再回来进行仪式,期间有道童监视,也无调换的可能。但是这样的情况下,最后发现祭天的祈福书是假的。那么掉包的时间只能是沐浴的时候。
在凌初索要祈福书时,根据道长的言论,可以看出他的不安,心虚,可以说道长大概率知道祈福书被掉包了,但是还不可断言,也有可能他是迷信者。但是当断罪书被徐潇读出后,道长的行为却和其他人一样,并没有惊讶于祈福书被掉包而造成的亵渎神明的行为而愤怒,那么可以判断道长是明确知道祈福书被调换这件事的,道长是掉包人之一。
在看文章,仪式时在场的只有权贵,下人随从等都退出了大厅,那么这个时候自由的就有管家,家丁和个人的随从,根据随从护主的心理,可以判断段奕的随从也应该是驻足在厅外,而管家和家丁等属于绝对自由。
在发现祈福书被掉包后,范修下令搜索在场所有人,却没有搜索到真的祈福书,那么道长只能是将真祈福书留在房中,而带了假的前来祭天,而道童也在仪式左右,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助,那最后祈福书必定是在道长房间。而管家却是说在段奕房间搜出,这里要不就是管家说谎,要不就是真在段奕房间,根据管家的简介,他对别府一心一意,可以排除说谎选项,祈福书确实在段奕房间,那么是谁拿过去的呢。
段奕及其随从自仪式开始便到达现场,那么这之后到被发现祈福书之间,段奕房间均无人看管,而道长沐浴之后祈福书被调换,这直接自由的人员只有管家,家丁,那么嫁祸行为便是管家所为,那么范修也必是掉包事件参与者。
根据剧本危险度两颗星判断,正常情况下不会有玩家死亡,那么为什么道童玩家会死亡呢,大概率是道童玩家脱离了剧本或者其他玩家所为。道童唯一脱离剧本的行为便是仪式中的那句话,干扰了仪式,又引起了凌初的疑心,范修作为凌初义父,自然不能把计划的败露发泄在凌初身上,也不能将礼部人员杀害,那么只能发泄在道童身上,于是那晚便有了管家前往道童住处杀害,而范修前往道长住处(这里不推测管家的原因是由于管家身高1.80+,而道长只有1.60+,根据血迹飞溅情况,凶手身高应该和道长差不多,而且具有绝对实力,这样看来也只有长史大人符合),以探讨下一步为由,趁道长不备将其杀害。至于假祈福书,应该是别府自拟的一份,礼部的专用纸,黄表纸并不是十分罕见,礼部印章这可以仿制,虽然仿制印章会被处以绞刑,但是不排除长史一开始就把道长当做替罪羊这一计划,要是仪式未被阻碍,罪状书未被揭穿,或许道长还有一线生机,但是揭穿了便可以直接嫁祸,将仿制印章和黄表纸放在道长房间,之后便可以负隅顽抗为由将其杀害,并且转移一切罪名。
至于凌初最后前往柴房寻找的,应该是杀害三人的刀和火折子,这个作为决定性证据,家丁不能携带火折子,故而别府只有长史和管家能够持有,这两件物品便可直接证明二人是凶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63.1%

10

主题

92

帖子

1631

积分

家族之瑰

诡币
0 枚
推币
1502 枚
推理积分
2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7 ℃
8#
发表于 2023-2-5 23:5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sx、梦逝 于 2023-2-6 18:39 编辑

《上元·天官赐福之夜 作答》
                                                             作答者:潇潇说我是废物
一、概述

线索:1、此时再细细打量,管家身高比他高半个头,,一米八几
      2、那些随从和家丁除了服饰不同,没有多大区别,看来真是同个模板
      3、家丁的身材与自己相仿
      4、凌初看了一眼灯罩顶部,又看了看宸少矮了自己半个头的身高
      5、虽然因为身高原因,没办法将手肘伸入灯罩中,但火折子的长度加手掌长度已经足够将蜡烛点燃了
      6、道长身高最多一米六
      7、凌初依次走向四个烛台,费力地将双臂举至头顶,才将烛台的圆柱状布灯罩取下,吹灭烛火
      8、老子待会第一个拿他祭刀
      9、凌初搜了一阵,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分析:
    从上述线索中,可以看出,凌初比管家矮上半个头,而宸少比凌初矮上半个头。因为管家身高为一米八几,而一个头的高度约在20—25厘米之间,故而可以推测出凌初身高约为一米七,而宸少约为一米六。从而可以进一步推测出,家丁与随从的身高也都在一米七左右
    凌初的身高差不多才勉强能将烛台的灯罩取下,吹灭烛火,故我们可以做出以下推论:要想拿下灯罩吹灭烛火,身高至少得在一米七以上。显而易见,道长的身高是远远不够的。
    但由于宸少与道长身高相差不多,故而我们可以肯定,道长的身高虽然不足以拿下灯罩吹灭烛火,但足以点燃烛火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灭火一定需要拿下灯罩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宸少可以通过在不拿下灯罩的前提下点燃烛火,那么自然也可以在不拿下灯罩的前提下灭掉烛火。只是这个对身高的要求便会更高。凌初身高只能勉强取下烛台的灯罩,而将手伸入灯罩中灭掉烛火则需要大约加一个灯罩的高度,换言之,凌初这一类身高的人不满足在不拿下灯罩的前提下灭掉烛火这一条件
    从凌初的言语中,推测出他找的东西应该是自己的刀

二、祈福书被调换之谜

  线索:1、从凌初的位置,刚好看到祈福书的边缘与桌面边缘对齐,与香炉也是贴紧,这摆放,显然经过计算的啊
        2、这只木盒是“祭盒”,太微宫出品,用材乃山上自取,打造乃道长自制
        3、香灰也如凌初预料般砸落在香炉前
        4、看着香灰,凌初不知所措,一张折叠着的黄纸已经放了上去
        5、范修当然不会这么罢休,命家丁对在场所有人都搜身,并对大厅仔细搜索,接着命管家带别府剩余人手对全府进行大搜查
        6、过了不知多久,管家急匆匆地往大厅跑来,手上拿着一张黄表纸,交到范修手里,并在范修身旁耳语一番
        7、两张黄表纸,除开纸上所写的字不同,其余地方一模一样,凌初翻来翻去,不管是尺寸还是外观,肉眼上找不出一丝区别
        8、当然在他房间里啊,估计木桶还没收走呢
        9、可进府的时候,本官还曾打开过祈福书确认,不可能在进府之前就被掉包
       10、进府后得知道长尚未到来,本官便在此房中小憩片刻,两名随从守在门口
       11、本官进房后便将门锁上了,他们不可能进得来
       12、在道长接过祈福书到回房沐浴这段时间,祈福书一直都在道长身上,至于进房沐浴之后便不清楚了,因为道长是独自一人进去沐浴的,门被锁上,中途没有任何人能够进去
       13、他从沐浴后一直在‘九亿’的视野里,没时间将原来那封放入段奕的房间里
       14、凌初在房中将门闩挂上,宸少轻轻推动房门,由于门闩木质的软性以及门闩槽的空隙,随着房门被推动,中间出现了一条缝隙
       15、凌初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门闩中间有一条细微的刻痕
       16、那个道童玩家,一手抱着大碗,另一手拿着一支“仙草”,围着三张供桌的外围走,边走边用仙草往供桌上甩“仙水”,看着桌面边缘的水珠,凌初感觉像筑堤坝一样
       17、段大人,府中下人搜遍全府上下,最后在你房间的枕头下发现此物

    分析:
    我们先盘一下关于祈福书的时间线。段奕在进府前曾确认过祈福书,由于段奕不可能是调换祈福书的人,故此时祈福书一定没有被调换的可能性段奕进府后,由于道长还没有到便进入房间小憩,而两个随从守在门口。此时有无被调换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宸少和凌初的实验中可以看出,客房的锁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从门外打开的,不过会在门上留下一定痕迹。而段奕住的地方由于偏僻异常,除了凌初外都没进去过,更别说仔细搜查。这就是说,即使犯人确实在门上留下了痕迹,凌初等人第一时间也无法意识到这点而等段奕醒了后,他亲手将祈福书交给了道长,而后道长便进屋锁门沐浴。因为锁门这点毫无意义,那沐浴这个时间段有无调换祈福书的可能性呢?我想答案不是肯定的,也不是否定的,而是需要分类讨论的。首先,我们假设犯人以这种方式进入了道长的屋子,屋子并不大且开门会有光线的变化以及一定声响,还有就是,道长沐浴的具体位置犯人无法提前预料到,很可能他一开门就撞上了道长,那么他不但没被发现还找到了祈福书的可能性有多低?不谈概率,下面我们再用逻辑证明,已知犯人以特殊方法开锁的话,必然会在门上留下痕迹。那么也就是说,犯人若在道长沐浴时以特殊方式开锁进入的话,道长屋子的门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可事实是,凌初与宸少在道长屋子里进行仔细排查时,并未发现这类痕迹,故而这种可能性不存在。但上述一切推论的先决条件是,调换祈福书的这个人不是道长本人。若是道长本人调换祈福书,锁门沐浴这一时间恰好是最合适的时间段之后是道长拿着祈福书去了大厅,而在道长沐浴后由于一直被道童玩家盯着,故而祈福书在这期间不可能被调换等道长到了大厅后,祈福书是在众人眼皮底下的且若是祈福书在此之前都没有被人调换的话,那么此时道长参加仪式时拿着的一定是真祈福书。即使在场有人能够当着众人的面偷换祈福书,他也一定没有时间离开大厅去段奕的房间。故而,我们可以肯定真的祈福书在道长进入大厅时就已经被人调换了。而现在,通过我们严谨细致的分析可以肯定只有两个时间段有机会调换祈福书,而这两个时间段下也恰恰只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段奕进屋小憩时,他的两个随从串通调换了祈福书另一个是道长本人趁着锁门沐浴的时间,调换了祈福书,之后串通他人诬陷段奕。此时,两种可能性即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故而,我们要将视角从时间线上移开,转向祈福书本身上。我们从上述线索中可以看出,祈福书的边缘与桌面边缘对齐,也与香炉贴紧。而在仪式开始时,道长双手合十,将祈福书放在手心,道童玩家开始围着三张供桌甩“仙水”。这里我们无法知道“仙水”大致被甩在哪里。但从凌初的视角中,我们得知了“仙水”是被道童玩家甩在供桌边缘上的。换而言之,一会儿道长放置祈福书的位置可能被道童玩家甩上了“仙水”。而道长在放置祈福书前又发生了什么呢?没错,凌初亲眼看着香灰落在了供桌上,或者说落在了祈福书放置的位置上。此时此刻,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落下的香灰沾上了道童玩家甩的水滴另一是恰好那里没有水滴。但不论是这两种可能性的哪一种,我们都可以肯定一点,如果道长将祈福书放下去,那么祈福书上一定会或多或少地沾上香灰。换言之,在道长将祈福书装入木盒前,这个祈福书已经沾上了香灰
    可是当管家将拿来的祈福书与徐潇从木盒里取出的祈福书进行对比时,除了字不一样外,外观或是尺寸上居然没有一丝区别。一个沾染了香灰的祈福书跟没有沾上香灰的祈福书,怎么可能从肉眼上居然分辨不出区别?由于上面已经论证,在仪式开始时,真祈福书必然早已被调换,换而言之,真祈福书是没有沾上香灰的。因此,唯一的可能性便是,此时此刻徐潇从木盒里也是没有沾上香灰的。或者说,道长放入木盒的祈福书跟徐潇取出来的祈福书不是同一个,且二者都不是真祈福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那自然只有道长暗地里动手脚的可能性,或者说木盒里面暗藏玄机,原先就装有一个祈福书也就是那封武后罪状书
    至此,我们便肯定了道长本人趁着沐浴锁门的时间调换祈福书的这种可能性。可是同时,我们依旧无法否定段奕的两个随从调换祈福书的可能性。因为存在一种可能性是,段奕给道长时,祈福书就是假的,而道长没有想到有人跟他有着相同的想法,先入为主地以为祈福书一定是真的,便没有打开祈福书查看上面的内容,从而自己也偷偷调换了一遍祈福书
    然而,我想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管家是在段奕的枕头下面发现的真祈福书,而段奕当时在屋子里小憩。如果随从趁着段奕小憩时偷偷调换祈福书的话,是不可能将黄表纸塞入枕头下面的。因为黄表纸质地很软,是无法在人睡觉时强行塞入枕头下面的。而等到段奕醒了后,他们又要跟着段奕四处跑,也是没有时间犯案的
    综上所述,祈福书的调换必然是道长与某人串通。木桶的消失也证实了,在道长洗完澡后,曾有人去过道长的屋子里。至于这个人是谁,我们且往下分析。

三、道长道童被杀之谜

  线索:1、来到段奕的房间,果然“重兵把守”,四个家丁守在门口,凌初深吸一口气,直接大步走过去,被家丁拦下
        2、等吹灭最后一根蜡烛,房间陷入一片漆黑,明亮的月光也难以透过隔扇的窗桕
        3、当然在他房间里啊,估计木桶还没收走呢
        4、凌初小心翼翼躲着脚下的一大滩不规则血迹,死者死在房门附近,血液流到了房门口内侧,几乎将进出口“堵住”了
        5、因为喷溅的缘故,几条血线连接着灯罩与烛台座
        6、足以证明当时死者非常靠近灯台位置
        7、发现尸体的时候,蜡烛全是灭的
        8、门后的宸少位于暗处,可这火光却只能照亮距离最近宸少的脸庞,还显得有些昏暗,用来照明是不可能的,看来也只能用来点火了
        9、宸少说道,指了指房门,糊了纸的窗桕里侧溅到了血迹
       10、除了管家,我们都不准随身携带火折子
       11、即便窗桕有些微光透进,房内仍然很昏暗,有些迷糊的凌初,靠着极其微弱的光线以及听声辨位,才摸索到房门前,将门打开
       12、除了桌椅外,就是放置于屋内四角的四盏烛灯

    分析:
    从上述线索中,我们不难发现,倘若将屋内的所有蜡烛熄灭,那么屋子便会变得很黑,人几乎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有了这个条件后,我们便可以对道长的死进行细致分析了。
    首先,我们做出如下假设,一是从道长进屋起,屋内的灯便一直是灭的二是道长进屋时,屋内的灯全是亮的,事后被凶手吹灭三是其他情况
    我们先对假设一进行分析,从窗桕上的血迹我们可以判断出,凶手行凶时一定是关着屋门的,并没有借助屋外的微光进行照明。那么在凶手整个行凶过程中屋内的灯都是灭的,他将无法对屋内的情况做出判断,不仅很难做到准确一剑封喉,在离开道长屋子时还必然会踩到门口的血液,留下痕迹。故而,假设一不成立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假设二。如果凶手行凶时,屋内的灯全是亮的,那么凶手自然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凶杀,而离死者最近的那一盏灯,凶手只能以不取下灯罩的方式,将手伸进灯罩内。也就是说,凶手的身高一定高于凌初的身高,那么凶手只能是管家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其他情况。因为死者靠近的那盏灯无外乎两种可能性,一直就是灭的或者原先就是亮的,但凶手通过将手伸进灯罩内熄灭烛火。由于假设一里我们已经否定了所有灯都是灭的这一可能性,而那盏灯是亮着的话,凶手就一定是管家。所以只需要讨论,那盏灯是灭着而其他三盏灯随机亮或者灭的情况。在我看来,房屋内之所以需要给四角摆上四台烛灯的根本原因是,烛灯的照明范围十分有限,并不是随机亮着几盏就能将整个屋子照亮起来。所以说,如果死者靠近的那盏烛灯在凶手行凶时是灭着的话,几乎无异于凶手失去了烛灯附近的大范围面积的视野。换而言之,同假设一所分析,凶手的行凶过程根本没有那么流利,也不可能完美地避开地上堵住门口的所有血迹。故而,唯一的可能性只有,在凶手行凶时,死者靠近的那盏灯是亮着的
    综上所述,凶手只能是管家范建
    凶手行凶后,熄灭烛火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死者被杀后,在烛火的照明下,外面的人很容易察觉到屋内的异常。
    至此,我想与道长合作调换祈福书的人当是管家范建了。由于整个别府里的家丁除了管家外,都不许随身携带火折子。换而言之,所有家丁去搜查整座别府实际上也是受着范建的限制的。在没有烛灯的地方,他们只能跟着范建搜查,而自己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
    那么范建杀害道长的动机自然也呼之欲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道长失去利用价值后,他便狠心杀害了道长,以免道长出卖了自己。至于两个道童的死,我想应当是可能暴露出有关道长和范建两人之间的些许联系。

    至此,推理完毕。
梦断魂飞烟波远,伤心不奈春何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87%

0

主题

24

帖子

261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213 枚
推理积分
24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7#
发表于 2023-2-5 21:3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预言☆言语 于 2023-2-5 22:30 编辑

作答队伍:预鸦之心

解这偷梁换柱的戏法前,先容我们由果索因,还原杀人案件的真相。
【道长鹤血染纸灯,童儿笑梦入黄泉】
第一个疑点:凶手作案后屋内蜡烛是否点亮?
道长被一刀封喉,血液溅射在门前到处都是,并且十分的不规则,凶手却没有留下任何脚印。道长房间也是客房,门的朝向是东侧,在道长回房间之后,即使天没有完全黑,背光面如果没有灯也看不清楚地上的血液位置,所以凶手行凶的时候蜡烛必然点亮,只靠火折子微弱的光芒远远不够。
有此前提再结合案发现场的蜡烛是被熄灭的来看,凶手是在灯亮的情况下杀死的道长,或者杀死后立马点亮灯,并且走的时候把灯熄灭了。
凶手如同凌初熄灯之前记住自己的上床路线一般记住了出门不踩到血迹的方法。
那能够做到熄灯的有谁?
府内身高按照排名是管家>凌初=家丁>其他客人>道长=道童
凌初极限才能将整个灯罩举起来吹灭蜡烛,但是案发现场的灯罩并没有被烧灼的痕迹,客房都是今日才入住客人,凌初出门的时候并没有熄灭蜡烛(一般古人会防止火灾和爱惜蜡烛走前熄灭蜡烛),所以道长屋内的蜡烛势必会比凌初房间的蜡烛更高,能够做到不让灯罩沾上蜡油和烧灼痕迹,凶手的身高必然高过凌初,此人就只有管家!
熄灭蜡烛的原因想必是害怕被人发现道长屋内半夜灯还亮着,灯照出窗纸上的血迹,过早发现尸体,干扰到凶手逃匿以及接着击杀道童。
为什么不是其他人杀死道长之后用椅子踩着熄灯呢?搬动椅子很可能沾到血迹,并且将椅子搬回去再转身很可能会遗忘掉之前血迹的分布位置。
管家也是唯一一个长带火折子的下人,道长白天被搜身自然没有火折子,管家很有可能是借着点灯来绕后击杀道长的。
行凶者大概率只有一人,因为道童被杀并非捂嘴杀人而是等待道童睡着时候动的手,凶手运气不好的话要等很长时间,想必是凶手为了避免杀死其中一个道童的时候被另外一个道童察觉大喊,所以凶手大概率只有一人。
而凶手在袭击道童的时候非常清楚道童睡觉的位置,没有被地上的道童绊倒,凶手很可能提前安排过道童的住宿情况并且身上带有火折子。
此人定然是管家。
而管家对于洛州长史范修忠心耿耿,他的行凶离不开长史的授意,而这起杀人案定然和白天的祈福书被替换有关联。
【报豫王知遇恩求天官赐福,记武后乱政仇将檄文换书】
由文中可知,道长做仪式的时候,这封‘仪式祈福书’下面粘的有凌初的香灰,因为桌面上洒过‘仙水’。而祈福书放在桌子上恰好在香炉和桌子边缘之间,祈福书必然沾上香灰和水,这个香灰也难以脱落。
但是当徐潇将盒内‘檄文祈福书’拿出来的时候,盒内和‘檄文祈福书’并没有任何沾上香灰的痕迹,所以这是两份不一样的祈福书。后面管家从段大人房中拿回来的祈福书是‘真祈福书’,上面也没有任何香灰痕迹。‘檄文祈福书’和‘真祈福书’虽然并没有同时出现过,但是一份沾有香灰,一份外观和‘檄文祈福书’一模一样没有香灰,这也必然不是同一份。
由此可以得知存在三份祈福书‘真祈福书’、‘檄文祈福书’、‘仪式祈福书’。
再来说‘仪式祈福书’和‘檄文祈福书’是如何对调的,仪式上道士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仪式祈福书’也没有离开大家的视线,唯一的地方是木盒,道长将‘仪式祈福书’放入木盒,徐潇从木盒中取出‘檄文祈福书’。而道长搜过身,没有藏有其他木盒,大厅也没有其他木盒,定然是在木盒中发生了替换。
这个木盒是道长亲手打造的,所以玄机定在木盒之中。
木盒应该是类似于魔术盒,在开动机关和不开机关的情况下,盒内会产生隔间(或是说有阴阳两面,一个盒子有正反空间),道长是在做仪式或者跪拜的时候,将木盒抱于腹中,道袍很宽大启动机关难以被发现,‘檄文祈福书’是道长事先藏于木盒之中,向范修窃窃私语是告诉长史接下来打开木盒焚烧,不出意外的话,生效的就是‘檄文祈福书’。
‘仪式祈福书’定然还藏在木盒之中,这也是为什么玩家说出祈福书被替换之后,道长千方百计的阻拦,并且说需要他破了灵气才能打开,就是道长为了不被发现而找此借口拿过来启动机关。
‘真祈福书’和‘仪式祈福书’是什么时候调换的呢?
凶手必然不是段大人,如果是他系统早就宣布任务成功了,能够替换的时间点只有两个,第一个是段大人进入客房中,以及道长沐浴的地方。
在段大人进入客房前,凶手先躲在床底下,等段大人睡着之后在替换祈福书,但是这个手法太过鲁莽,很容易被贴身藏着祈福书的段大人发现,所以排除。
另一个就是道长在拿过‘真祈福书’之后进入沐浴房间,道长将‘真祈福书’留在沐浴房间,在道长离开之后,另一人将‘真祈福书’拿走。
无论是哪一个地方替换道长都不能够一人完成,整个将‘真祈福书’替换的人也是和道长共同商量过的,这个斋醮也是范修主导举行的,范修也一直在仪式现场没有离开过,将‘真祈福书’放在段大人房间的也定然是官员来客之外的府内人,家丁没有介绍,再结合后文的凶杀案可得知,此人就是范修的心腹管家范建。
也就是说范修范建和道长三人密谋将‘真祈福书’换成‘仪式祈福书’,道长在沐浴的房间进行了更换,道长离开之后管家进去将‘真祈福书’拿走,但是道长本人也有自己的心思,利用自己才知道的魔术盒在仪式上将‘仪式祈福书’和‘檄文祈福书’做了调换。
按照故事背景,道长所在的太微宫深受先帝器重,故道长对于牝鸡司晨的武曌怨念颇深,想要天官赐福惩罚武后,而范修是豫王扶持上来的,当朝皇帝是去年祈福当上的皇帝,所以范修也应该是为了李旦当上皇帝才祈福的,想必‘仪式祈福书’的内容是祈求让豫王登基吧,按照历史李旦还真的在日后登基了。
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是没有系统的提示还真就让道长如了愿啊。
当仪式上‘檄文祈福书’被发现的时候,范修和管家心领神会,需要找一个背锅的,管家便将‘真祈福书’陷害到段大人头上,若是没发现这件事自然烂在肚子里面。
事后范修对于道长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反而想利用自己感到愤怒,他也害怕自己的事情被道长泄露出去,所以事后命令管家杀死道长,而道童玩家的死亡何有可能也是因为他在大厅之上喊的那句祈福书被调换了让范修以为道童知晓了这件事一同灭口(所以玩家不是必死的)。
【修三清却贪嗔痴,自毁道统;级三等竟露马脚,给姆欧玩】
PS.关于此题的其他东西,凌初最后在柴房寻找到的是什么东西?
他先是去的后厨,因为人多眼杂才去的柴房,什么东西两个地方都有的呢?很有可能就是刀了,他也说了先拿管家祭刀,至于为啥这么做,可能处于自卫或者想体验游戏里的杀人?
至于身为不良人为什么身体素质这么弱,可能是靠的义父的关系才当上的?他和义父之间也发生过冲突,可能主角不赞同义父的做法,想要和他断绝关系,这也是他住在客房的原因,可能主角前身早就搬出了这个府了。
Psps.也可能主角拿刀是为了断绝和义父的关系?在古代义子说义父犯罪是不孝,而且这也算是谋反,要先切断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1.67%

0

主题

13

帖子

155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141 枚
推理积分
0 分
侦破案件
0 件
原创度
0 ℃
6#
发表于 2023-2-5 16:17:18 | 只看该作者
答案如附件所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审核注册

x
[发帖际遇]: 猹鱼饭后 巧遇十年诡殇,回家后发现家里的萌妹纸被人分尸了,一怒之下撕毁7 枚 推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33.86%

2

主题

55

帖子

537

积分

诡币
0 枚
推币
411 枚
推理积分
57 分
侦破案件
2 件
原创度
0 ℃
5#
发表于 2023-2-4 15:09:52 | 只看该作者

作答队伍:答案没有我们队

本帖最后由 江南丶烟花易冷 于 2023-2-6 18:59 编辑

红字是结论,蓝字是原文,绿字是推测,黑字部分是陈述推理。

先说结论:
被调换的祈福书:换书的人是范修。
谋杀案:杀9亿和NPC道童,杀道长的也是范修。
范修的身份——
【姓名:范修,字叔桓】
【身份:洛州长史】
【介绍:受豫王敕封的洛州长史,豫王心腹,掌管洛州大权。】
范修是豫王长使和心腹,自然是李唐皇室的忠实拥护者。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
豫王指的是唐睿宗李旦。徐潇所朗读的内容是历史上著名的《讨武曌檄文》历史上,唐高宗李治死后,唐中宗李显继位不到一年,便被武则天废除,然后改立睿宗李旦为皇帝。李显兄弟虽然名义上是大唐的皇帝,但是期间武则天独揽大权临朝称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徐敬业(文中徐潇的堂哥)起兵反武。骆宾王,身为徐敬业的幕僚,便写下了这篇千古传颂的檄文。
【介绍:太微宫与朝廷少府监素来渊源颇深,深受先帝器重,因此太微宫道士有不一样的地位。】
原文的这一段证明,道长深受先帝器重,也极有可能是李唐皇室的拥护者。二人可能是合谋作案。
【道童再三确定,在道长接过祈福书到回房沐浴这段时间,祈福书一直都在道长身上,至于进房沐浴之后便不清楚了,因为道长是独自一人进去沐浴的,门被锁上,中途没有任何人能够进去。】
从这段描述来看,道长极有可能是换书的人,他拿到大家面前得是第1封祈福书。祈福书一共有三封,我们要找的是第2封。证据如下:
【此时玄阳道长已经诵完经,不耐烦地夺过凌初手头的香生硬地插进香炉里,香灰也如凌初预料般砸落在香炉前。
【看着香灰,凌初不知所措,一张折叠着的黄纸已经放了上去。】
【即那个道童玩家,一手抱着大碗,另一手拿着一支“仙草”,围着三张供桌的外围走,边走边用仙草往供桌上甩“仙水”,看着桌面边缘的水珠,凌初感觉像筑堤坝一样。】
玩家要找出的是那封既沾了水又沾了香灰的黄表纸。
【两张黄表纸,除开纸上所写的字不同,其余地方一模一样,凌初翻来翻去,不管是尺寸还是外观,肉眼上找不出一丝区别。】
由此可两张都不是我们要找的“祈福书”
整个案件中只有两次换书的机会。第1次是在道长沐浴的时候,第2次就是范修一个人在供桌前磕头的时候。
范修将任务所指的祈福书换成了檄文。祈福仪式进行的时候,范修命令手下搜身,唯独没有搜查自己,并且派管家去嫁祸段奕去了。
我们再来看道长被杀案
【凌初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门闩中间有一条细微的刻痕,宸少接着道:“凶手应该是用凶器从房外轻轻挑开门闩,推门进来。”】
道长的房间则没有类似的描述,证明道长极有可能是自己主动开门的。结合前面关于反腐和道长是反武同盟的推断,前来找道长的人,很有可能是范府的人。
【“你知道血迹形态类型吗?你看这血迹走向,凶手割破死者喉咙时,死者喷出的血液溅到灯罩这里,显然是斜着往上喷溅,斜度趋于平缓。”】
【凌初似懂非懂地点头,宸少知道,自己又是鸡同鸭讲,无奈地叹了口气,简洁扼要给了结论:“凶手在死者背后,捂住死者的嘴,一刀封喉。”】
从血液喷溅的类型和道长伤口来判断。凶手应该和道长身高相仿,甚至要比道长略矮。排除管家是因为刀口偏左,而且血液喷射向上应该是凶手身高也比较低,带着死者的脖子仰着往后勒。文中提到达官贵人们,最多也就和凌初身高不相上下。
【“我的意思是,道长被杀时,跟这里的距离。喷溅型血液来说,面积越小,距离越近,而这里是几条血线,足以证明当时死者非常靠近灯台位置,凶手的动作也非常利落,才能形成这样的血迹。”】
根据我们的推断,道长在换书案和范修是同谋,那么凶手有可能是借着来,以道议事的名义让道长开门,然后道长去点灯,的时候从背后趁机杀害。因此可推断杀人者可能是范修。
关于两个道童的死。因为玩家撞破了道长和范修的秘密,所以在道长和范修的视角是必须要灭口的。无论先杀道长还是先杀道童,都不敢保证不能将死者惊醒。况且范修来访,道长二话不说就开门相迎,很有可能是道长,已经按照计划先将道童迷晕了。却没想到在修的角度,道长也是需要灭口的。
至于林初最后去厨房和柴房找的东西,有可能是下厨的菜刀或者劈柴的柴刀。也就是凶器。证据如下:
【宸少同样不理解地看着凌初:“你在自己家还带刀干啥?】
由此推断范修想要找到行凶的凶器,可能需要从厨房或者拆房去寻找。
PS:关于管家说,凌初在日常生活中与范家在许多事情上都划清界限,并且用了原谅的字眼,是否可以进一步佐证范家有参与反武运动?
结尾重申一下,换掉要找的那封祈福书以及杀人的凶手,都是范修。




努力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诡殇推理论坛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辽ICP备1601591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反馈

投诉举报 意见反馈 用户协议 论坛规则

反馈须知: 切勿滥用举报,任何与举报相关的信息必须属实!

网站资源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帮助|小黑屋|诡殇推理论坛  

|辽ICP备16015914号

诡殇推理论坛

GMT+8, 2024-6-16 16:58 , Processed in 0.591974 second(s), 5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