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3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书评] 暗月4月书评10篇汇总(部分剧透向,慎入)

[复制链接]

56

主题

429

帖子

10万

积分

每谜擂主四周年纪念章家族之瑰推理作者推理大神诡殇元老

诡币
152 枚
推币
99938 枚
推理积分
69 分
侦破案件
1 件
原创度
2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3 11:4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潇潇雨歇 于 2021-5-3 12:22 编辑

《希望之线》绝望与希望并存,还好那条长长的线从来不曾中断
昙初
东野圭吾大大的《希望之线》是一部相当催泪的温情推理作品,看的时候,眼泪忍不住就留下来了。本文严重剧透,介意请勿入。
先说推理部分,其实这本书的推理部分很“弱”。“弱”的意思不是写得不好,不过总觉得有《嫌疑人X的献身》其他就基本无法超越了。我所说的“弱”是指没有很强的推理元素,虽然有罪案,有寻找真凶的过程,有警察与嫌犯的一来一回,试探和攻击,但是没有我所期待的犯罪诡计。虽然这本书在各方的宣传之中都没有将“推理”作为特色和卖点,但是从我个人来讲却仍然想将他定义为“推理”作品,理由是因为在书中很久违地能够感受到“谜题”和“解答”的强烈冲击。
故事的主要剧情是两条线,一条松宫警官的身世线,另一条则是咖啡馆老板的被杀案这条线。(当然,题目所说的“希望之线”指的并不是剧情主线。)每一条线上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谜题。“有责任感又顾家”的父亲却同时竟然是“抛妻弃子”的混蛋?没有男友的女老板忽然健身美容是为了谁?相爱的男友忽然和前妻联系后藏起了怎样的秘密?一个一个的谜题接踵而至,一环套着一环却并不混乱,而一个又一个的答案也总是在意料之外,这种愉悦的谜题体验让我愿意将其称为推理作品。
但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其实是剧情,是里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那是一种绝望与希望并存感觉,或者说那是一种在绝望的土地上开出希望之花的感觉。
一对夫妻,意外失去了两个孩子,那种绝望。看过多少家庭的悲剧,从这里开始。无论是走失的、事故的,还是生病离开的,多少家庭因此崩塌。书中的这个家庭同样也是,仿佛是上苍的捉弄,一次事故就将这个家庭击碎至崩溃的边缘。没有任何语言能够安慰他们,任何行为都仿佛是在撕裂着他们的伤口,鲜血淋漓,看不到黑暗的边缘。可是,一个意外,在这片绝望的土地上,一个小小的种子萌芽了,那是唯一的希望。
可是,上苍真的会重新善待他们吗?答案是否定的,令人崩溃的事实一个接着一个,事情发展到了另一个悬崖的边缘。隔着门板的那一次对话,或者说那唯一的一句话,成为了另一枚希望的种子。看到它的时候,我的泪水忍不住地流,仿佛是为了灌溉这颗幼小的希望的种子。
而另一个小小的故事中,则是另一种绝望,那是不断地被抛弃,不断地被否定,在不幸的不断累积中,一句话便让这座岌岌可危的人生崩塌。可是同样是一句话,又在这片绝望之地种下了另一颗希望的种子。
看得时候真的是对东野大大恨得牙痒痒,恨他用绝望和希望将故事里的人物玩转在股掌之间,更恨的是,看完之后居然还会觉得十分温情且希望满满……居然还在感慨还好还有那根长长的希望之线……
……


《寂静证词·呢喃》既有社会属性又有逻辑看点
昙初
《寂静证词》系列的第二本是《呢喃》。这本书延续了前作《无声》对于媒体发声的思考,继续以舆论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进行故事的推进,文章风格依然干脆利落,但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情绪、故事和思考。

在《无声》中,虽然故事的背景和提出的社会观点很大,也十分值得思考,但是总会觉得其中表达出来的情绪没有那么强烈,会有一点缺少共鸣的感觉。但是在《呢喃》中,故事中人物深度在细节中体现的比前作更好。而且这次的故事中提出的关于校园霸凌和受害者有罪的社会现象也十分值得思考。

虽然我期待的双男主依然没啥cp感,但是这本书中的重点人物增多,无论是对手还是同阵营的友人,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展开,让整本书可以看的点更多了,有种格局逐渐打开的感觉。

而另外一点很有趣的阅读体验是关于“萧厉”的,他从媒体人到警察的职业转变,让他从外部枷锁变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人,这种转变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有趣。其实在第一部结尾的时候,一直在说的萧厉适合当警察,建议他去考试深造,那个时候读起来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毕竟警察和记者这样的搭档看上去更有“看头”一些,没想到作者真的会让萧厉去上学考试实现“转行”。

再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共有三个案件。第一个案件是中规中矩的,第三个案件只是个开头便结束了,后续的解答都只能期待第三本《窃语》。而第二个案子虽然没有《无声》中7.14案件那么大,但是我个人十分喜欢,因为这个案件之中的逻辑推理十分细致可信,阅读体验比较好。

其实在《无声》中,也能看到比较清晰的逻辑条理,但是却并没有《呢喃》中第二案那么出彩。《无声》中“7.14”案件的逻辑更注重于对动机的分析,加上其体现出来的社会属性,会有一种偏社会派的感觉。但是《呢喃》中第二个案件的逻辑则体现在各个细小的方面,读起来顺畅清晰且合情合理,几次思路的突破也十分自然,最终呈现出比较有趣的阅读效果。

而这本书感觉起到的更大作用是“过渡”。在这本书中,萧厉的身份完成了转变,几个案子的中间穿插着埋下了伏线在结尾的部分,拉开的那件“大案”的序幕之后便戛然而止,期待作者在第三本书中的发力。


《春日之书》书评
小萌
这是一部看似短篇集的突然推理小说。
什么是突然推理?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
小说中给出的解释是:“故事中,在尸体还没有出现、事件尚未公开之前,就突然进行推理,直接把谜面和谜底解释出来。”
大概能这样理解,叙述故事,在尚未有悬念、谜题之时,直接对线索进行推理,同时抛出谜题和答案,这就是突然推理。
这部小说,以作中作形式,写了五篇完整的短篇推理小说,并且以女主张悠悠升职为杂志主编的故事为主线,将五篇短篇推理小说串起来,而在第五篇小说中,又将前面四篇小说的故事串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除了作中作,本文还包含叙述性诡计、伏线,可以这么说:“即便你知道里面有叙诡,你也会掉坑。”
以下,先分别介绍那几篇短篇推理小说。

第一篇——别了,吾爱
这篇小说,大意是,一个小偷,经过多次踩点之后,准备对某处独居年轻人实施入室盗窃。而在其进入屋子后,通过屋里的一系列线索,以及卧室中躺在床上的男子,推断出一宗杀人案。
“别装了,刚杀完人,睡不着的吧?”
突然推理令人着迷之处便在于突然二字。前面明明是一个盗窃过程,虽说不至于无趣,却也不像杀人案那般令人感兴趣。可是小偷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却让笔者眼前一亮。
在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有凶杀案、不知道有尸体、不知道有凶手的时候,“我”突然便指出凶手,这无疑告诉了读者——凶案就在你面前,然而你却没能发现。
此话既是挑衅凶手,亦是挑衅读者,着实有趣。
接下来,这名小偷根据屋里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还原了屋中的事件,因此获知杀人案。而凶手被揭穿,恼羞成怒想杀人灭口时,故事却突然结束。
突然推理,突然结束。
推理的逻辑自洽足以,严谨尚缺,但其实无伤大雅。

第二篇——跟雪说再见
这是一部细思极恐的小说,仍是以第一人称为主角,“我”的家庭、小鹏的家庭和美雪的家庭,每年的某天都会集聚于一座别墅里。而“我”、小鹏、美雪都是带着眼罩,不许摘下来。在聚会过程中,美雪一家沉默无声。想必诸位也能得出一个结论吧——美雪一家被杀了。
当然,得出这个结论有一系列严谨的逻辑推理,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这一篇的解答线索藏的并不算深,甚至可以说很明显,不过在谜底揭晓时,谜面并未出现,所以也算是突然推理。
这篇的逻辑并没有第一篇那么精彩,谜底揭开也没有第一篇那么令人振奋。
但是,这一篇却不仅止于此,后面再谈。

第三篇——不适合所有人的职业
此篇可简而言之,“我”在面试事务所的过程中,遭事务所的“侦探”陷害成为警察眼中的“绑匪”。
这是一篇因先入为主而导致的过度推理,将绑架案受害人的父亲当成处理尸体的凶手。其中的逻辑推理,因前提条件与先入为主,导致结论全偏。
这一篇当然也不仅仅止于此,其重要性不吝于第二篇。

第四篇——时间不会停止的校园
毕业十年后,班级同学第一次聚会。十年不见,大家的变化都很大,而迟迟没到的两人——绰号“王子”和“公主”,让其他人开始产生了一些怀疑。通过朋友圈、偶然见面得知的消息以及聚会通知时的情况,众人推理出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公主出轨,被王子杀害。
就在大家得出这个结论时,公主和王子出现了,这也否定了众人前面的推理。
而此时,小说中的“我”,又是一个侦探角色,指出公主杀了王子,并以此解释出所有异常之处。当然,“我”只是猜测,公主并未慌张,让王子解释。
故事又结束了。没错,王子还没开口,故事又突然结束了。

第五篇——杀意消散之夜
“我”是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因双脚瘫痪住院,跟“我”同住于一间双人病房的八十多岁的老人死了,死因是氧气罩脱落。
这是一篇诡计流小说,也是一篇解答前面所有疑惑的小说。
这篇小说,从第四篇开始,开始解释王子和公主之间发生的事情,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串联其他篇章。其中,以人物、以动机、以时间为线,将五篇独立完整的短篇推理小说完全串联到一起,成为一篇完整的小说。串联故事,除以上所说三点之外,还有其他的伏线支撑。另外,方才所说八十多岁老人,正是第三篇中,陷害“我”为绑匪的那个侦探。因此,他是被“我”所杀害。那么,在前面所有疑惑解开之后,只剩下一个谜题:双脚瘫痪、身患癌症、无法行动的“我”,如何动手拔掉他的氧气罩?
故事又突然结束了。如前面一般,故事突然推理,突然结束。

至此,五篇小说是结束了,那么,留下的谜题何解?这个话题稍后在谈。

笔者一开始便说过,这是作中作,以上五篇小说不过是作品中的作品,真正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作品本身,甚至是作品本身中的人物对作中作的推理。
作品故事的主线是杂志责编张悠悠在某作家生病无法出稿的情况下,不得不试试其他类型的稿件,补充原本专栏的空缺。而此时,恰好有人将上面第一篇推理小说匿名寄给她。在征用稿件的同时,她与好友江月、同事小潘一同调查小说作者的身份,仅通过小说内容以及寄件单号来确认。
一周寄来一篇,一个多月,收到了五篇小说。根据第一篇小说的内容,张悠悠找到了与之对应的新闻——独居女主人被杀,房中还有一具陌生男子的尸体。随后,第二篇、第三篇小说,也都找到了对应的新闻:
《跟雪说再见》——蒙面交友亲子游
《不适合所有人的职业》——去苏州扔垃圾
而收到第四篇小说的当天,张悠悠升职成为了主编。
随着小说的篇数增多,几人掌握到的关于作者的信息也在增加,一次又一次的推理,逐渐把目标锁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
最精彩之处便在于,“怪咖”咖啡店的老板星姐,对作者身份的推理。将五篇小说中,看似没用的信息全部用了起来,这也是伏线流的魅力所在——你以为这里只是推进剧情,实际上还是一处线索。
同时,也揭开了本文最大的叙述性诡计。当然,这是作中作的叙述性诡计。
随着星姐解开神秘作者的身份,故事到此结束。
然而,推理也到此结束?
并没有,看了某个大佬的书评,我才发现,书里有一重解答,书外也有一重解答!
哪个才是真解答?无所谓,你心中所想便是正解。


《头等舱的贼》书评
昙初
《头等舱的贼》是我喜欢的永城大大的新书,甚至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超越了一直以来的第一位《秘密调查师·黄雀》。

这本书读的时候真的很惊喜,第一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新面孔,我们这本书的“准主角”——宋桔。这是一个十分接地气的角色,他的身上有很多“小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和之前的《国贸三十八层》、《秘密调查师》系列中那些高大上成功人士不同,宋桔就是个很小很小的“小贼”,他不是运筹帷幄的那种谋士,而是有点小聪明小把戏的普通人,从他的视角来看这个故事就成了最有意思的地方。

第二个惊喜则是这本书连接了大部分的“永城秘密调查师宇宙”。当然,这个拗口的名词是我自己的看法。什么是“永城秘密调查师宇宙”呢?熟悉永城的读者会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看到相同的名字,比如“GRE”、比如“秘密调查师”、比如相同的人物,他们在同样的世界观拥有相同的时间线,可以在不同的作品中遇到彼此,所以我认为他们是在相同的“宇宙”之下,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秘密调查师”这一概念,因此我将之称为“永城秘密调查师宇宙”。

这一“宇宙”的作品有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国贸三十八层》和《秘密调查师》系列。他的上一本作品《网中人》其实也是属于这一“宇宙”的。但是我却只在这本《头等舱的贼》中有特别想要介绍的感觉。虽然我很喜欢永城大大的作品,但是并没有做过细致的研究,只是凭借以前阅读的印象来介绍下,因此,这篇文字我用了“指北”这个说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单独阅读这本《头等舱的贼》当然没有问题,我相信你依然会被永城大大的精彩故事所吸引。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加完美的阅读体验的话,有两本一定要读的书,就是我们上文多次提到的《国贸三十八层》和《秘密调查师·黄雀》。

《国贸三十八层》的主角是郝依依、辉姐和Max王,他们在《头等舱的贼》这本书中都有相当精彩的戏份,如果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就会理解这本书中很多微妙的剑拔弩张,就会对他们的选择和行动会心一笑,了然于胸,而不是和宋桔一样茫然。当然,无论你从那种角度去体验这个故事都很有趣,但是超脱于宋桔之上的视角会让你有一部分的“上帝视角”,就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一个超棒的座位一样。

而《秘密调查师》的主角Steve也在《头等舱的贼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戏份。作为资深粉我自然是希望如果大家有时间的话能补完《秘密调查师》的整个系列作品,但是如果暂时没有这样的阅读计划的话,可以单独补一下这个系列的第一本《秘密调查师·黄雀》。为什么呢,只有你知道《秘密调查师》中的Steve是什么样的,你在这本书中才会感觉到那些不一样之处,那种体验会让你从普通舱升级到真正的头等舱,不然你坐的就只是宋桔第一次坐的“头等舱”!

为了不影响大家的阅读体验,我的话只能言尽于此,但是,请相信我,这本书无论是人性的体验、商业上的斗争心机、小市民和精英的生活碰撞都很值得一读,而如果你是推理迷,你还能够感受到反转的快乐和一个大大叙述诡计!

真希望你能理解我阅读这本书的快乐!真希望你能和我拥有一样的阅读快乐!


《天方夜谭谋杀案》书评
昙初
《天方夜谭谋杀案》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看到经典之作有更好的译本重新推出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作为一个推理爱好者真的是太开心了。希望古典推理的这些优秀的作品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重现!

说说这本《天方夜谭谋杀案》。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得知这本《天方夜谭谋杀案》就是《阿拉伯之夜谋杀案》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总觉得一个新的名字却不是新的故事有点欺骗读者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很多本小说的标题之争,感觉新译本换名字经常得不到老读者的认可。我通常支持的也是旧版标题的,不过这本《天方夜谭谋杀案》倒是让我改了意见,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新标题。

“天方夜谭”四个字本身是表达荒诞离奇,而如果溯源又会指向阿拉伯地区的经典之作《一千零一夜》。于是这个标题可以说是一语双关,既表达了这本书的原名中的阿拉伯,说明这是一个和阿拉伯有关的故事,又突出了案件的荒诞离奇,越琢磨越有味道。由此可见这个译本应该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其实对于老版本《阿拉伯之夜谋杀案》译本的吐槽我也知道,但是我依然觉得能够引进就实属不易。看到这次的译本,流畅的故事语言让我觉得真的挺惊喜的。

再说下内容,虽然卡尔以“密室之王”为大家所熟知,但是这本却并不是密室,而是相当强悍的逻辑流作品。它从三个警察分别对同一个案件的进展进行叙述,每个人所得到的线索并不相同且逐渐递进。最终的解答篇幅不多,它完成的只是最后的反转一击而已,而整体的解答则是在故事的逐步推进中干净利落地解决。

我还是挺喜欢这种解答形式的,警察的智商在线只是忽视了一些小小的细节而已。整个的案件并不能说是很难,但是的确是很有离奇的感觉。假胡须,煤灰印,袭击警察的伪装者,眨眼消失不见的人,诡异的舞蹈,突然出现的尸体,知情者的奇怪态度,那些肯定与之有关却有着完美不在场证明的人们……

有人说谎是一定的,可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哪些是巧合哪些是预谋?他们那些奇怪行动的缘由在那里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和故事?哪些小小的细节是被我们忽视的线索,这些线索又将会把我们引向哪里?

这个故事读起来还是很畅快的,但是记得逻辑流的作品阅读的时候,别忘了记笔记啊,看看你会不会和菲尔博士一同找到所有谜题的真相呢?

祝阅读愉快。

另:虽然里面没有点名直说,但是给阿婆的一本泄底了,虽然阿婆的这本知名度超高,已经不怕泄底了。


杀人动机,有时就是那么荒诞
——《推理演绎法》书评
小萌
看到书名,还以为是美剧《基本演绎法》的小说版,仔细一看,哦,是《推理演绎法》。
本书,既是推理演绎法,亦是犯罪心理学。
先小小剧透一波——
开头是一出报复社会的戏码,也是主角骆辛身上异常之处的由来。(其实这个不重要)
随后是一女生跳楼的戏码,根据作者对女生跳楼时的描写,以及后面警察调查的发现,表面上这是一起跳楼自杀…实际上呢?…
“实际上,这是死者的心理医生给死者的心理暗示,达到类似于催眠的效果,在死者喝醉时,到酒吧天台跳楼自杀。”(当然是假的)
咳咳,没错,上面这段是笔者自己的经验之谈,换言之,是没有线索没有根据的臆测,后果就是,笔者在朋友面前大大的出了个糗……这作者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不按套路出牌的好处是,即便瞄了一眼结尾,笔者还是对这本书有很大兴趣!
书归正传,这部小说的主线其实很明确,以骆辛为主角视角,以开头的跳楼自杀案为主线,为读者展开了一系列探案故事——女主播分尸案,少女绑架案,陈洁失踪案,孙小东被杀案,心理诊所纵火案。
探案故事如大多刑侦故事一样,勘察,走访,调查,取证。其中有些诡计让笔者眼前一亮,但那也只是小诡计,并没有期望中那种精彩而又宏大的诡计。
当然了,探案中骆辛的表现确实很出色,明显是警方破案的主要力量,而他的推理方法也正如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的演绎法一样,掌握着庞大的与刑事案件有关的知识量,灵活地运用在各种刑事案件中,这也正是本书的主题——推理演绎法。
真正出彩的并非探案故事本身,而是作者写几个案件时埋下的伏笔,有些在前面案件中看似没用的东西,实则会在后面的某个案件中用到。而最后两个案件,又将开头的跳楼自杀案串联起来,形成连环杀人案。
说完探案故事,再谈谈隐藏在探案背后的故事——骆辛与叶小秋的感情发展、周时好一屁股的感情债等等。虽然这些并没有完全写出来,但在人物之间的行为和对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些“隐藏”的故事。
作者没有写明,但却在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即骆辛母亲被杀之谜。说明作者还是想写第二部的,那上面提及的那些“隐藏”故事,笔者相信也会在后续的作品中慢慢揭开。
事实上,最令笔者感兴趣的,是书中对人性的分析。
在作者笔下,凶手的每个行为,都有着相对应的动机。骆辛经常运用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站在凶手的角度,从凶手的行为模拟出他的行为动机(行为动机不单单是杀人动机),并将其作为案件突破口,顺着往下调查,找到线索或者证据。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讲的行为动机论。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凶手的杀人动机。在大多刑事案件中,凶手杀人,要么苦大仇深预谋作案,要么临时起意激情杀人,总归来说,动机都是明显而又能令人接受的,或者说,都是世人愿意接受的——“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杀人,也可以理解吧?”
但作者无疑是撕破了这个自欺欺人保护膜,动机,并不需要世人所以为的苦大仇深、怒气冲天或是哀怨愁怜,在最后的连环杀人案,作者揭示了一个恐怖的事实——有时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也能成为凶手杀人的动机——杀人的原因,有时就是如此荒诞。


“我们的相遇是奇迹,也是一种诅咒”

——《时空旅行的沙漏》书评

晴雨

  
  (ps:前方大波剧透,请谨慎阅读)
  
  《时空旅行的沙漏》2019年鮎川哲也赏受赏作。
  
  主人公同时也是侦探的加茂冬马在妻子住院的医院外捡到了一个沙漏,它竟然是个时空旅行的机器(贺勒)。为了破除“龙泉家的诅咒”拯救妻子伶奈加茂穿越到了1960年……
  1960的龙泉家别墅发生了一系列惨剧,而加茂所要做的就是阻止惨剧发生,找出凶手。
  发生的案件一共有四起:
  1.究一与光奇被分尸
  2.太贺失踪
  3.刀根川中毒
  4.濑次朗与月彦被杀
  
  第一起案件发生时加茂还没有穿越过来。第二起发生前加茂根据贺勒内部的历史数据而提前蹲守在濑次朗房门外,加茂也根据已知的线索推理出凶手的动机(当然是假的,也不全是)可这次出事的却是太贺……
  
  到这里原本还是传统本格味道的故事变了味。我当时读到这里之前心想:所以加茂就这样蹲到线索抓到凶手然后大圆满结局?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
  历史原本的发展历程我们称之为路线1,加茂为救妻子介入后改变的发展历程我们称之为路线2。加茂现在正处于路线1中并使其朝路线2发展,也就是说凶手应该会按照路线1来杀害濑次朗,可凶手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避开加茂选择了另一个目标,这是两个路线外的另一种情况,即路线3,凶手也是时空旅行者。
  作者在这里重新插入了设定,让真实的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仔细想,加茂伶奈是自身免疫疾病,与三十几年前的凶杀案有何关系?
  
  到这里也仅仅知道还有另一个时空旅行者罢了。
  第三案则所有人都有机会动手。
  第四案是全文重点之所在,核诡的东西不多说,   
  最后加茂成功找出凶手,拯救了几十年后的伶奈……
  
  文章一开头便是浓浓的古典本格味道,作者以贺勒的视角向读者发起了挑战,而在第二案之前与设定有关的也就是加茂穿越而已,有故弄玄虚之嫌。而作者强势插入设定,随后结尾处高能爆发,埋下的线索也全部回收,看了个爽。
  豆瓣有人评论本作是老梗大联欢,每个案子单拿出来看确实没有亮眼之处,但是结合上完美融入了设定的诡计直接焕然一新。
  侦探与凶手皆是时空旅行者的路线3是否对读者不公平?答案是完全没有,关键的线索文中都已经给出,而这样又使侦探成为了被害者名单之一,对加茂这个人物的塑造有绝大的帮助。
  而设定与诡计巧妙结合,同时由于《时空旅行四项准则》的存在使得诡计仍符合逻辑不至于天马行空,核诡更是打破了人的固有思维。
  整篇故事就是两台时空旅行机器和侦探与凶手的博弈,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留余地,凶手最后的动机站的住脚,不会很雷人。作者过硬的文笔也让阅读体验十分顺畅。
  
  (ps:大量大量剧透,建议没读过的别看)
  除了推理部分外,主角加茂冬马与加茂伶奈的感情戏更是好看的不得了。
  虽然没有大篇幅的刻画,加茂冬马的形象依旧跃然纸上。当穿越机器贺勒向他坦白:自己只是利用了他,并且当他成功阻止“龙泉家的诅咒”后,未来就不会再和伶奈相遇更不会与其结婚。因为二人相遇恋爱的契机就是“龙泉家的诅咒”。可冬马依旧选择继续下去。
  冬马自然明白这一切,曾经的他自私冷漠,直到遇到伶奈他的性格才转变,哪怕再不能与她相遇、哪怕自己会变回原来那样也要阻止惨剧发生。抱着这样的心态冬马与凶手展开了殊死一博。
  万幸的是冬马赢了,除去已死的几人,龙泉家的其他人活了下去,贺勒带他重回改变历史的现代后意外的发现他依然和伶奈是夫妻,伶奈虽然依旧在医院但是因为生了孩子。
  冬马向伶奈说明了自己回到过去拯救了龙泉家的人,伶奈只是笑着,她告诉冬马自己早已知道也一直坚信,因为祖母从小就一直给她讲自己与冬马合力破案的故事……
  
  豆瓣上这本书(台版)的评分只有7.6,大部分人给的都是4星(除了斑马叔),我觉得这是过分低估了本书的精彩程度,老梗大联欢是事实,可这样结合设定后也是平平无奇的大联欢?
  新星出版社的简体版五月出版,目前已经预售了,强烈建议没看过的小伙伴去看一眼,2021目前看过的和灵媒侦探并列第一的神作。
  
  不久的将来我也想写出这样的设定推理。


离散数学与逻辑推理
——《恋与禁忌的术语伦理》书评
潇潇雨歇
今天抽了半个下午和半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井上真伪的《恋与禁忌的术语伦理》。早听闻这本小说炫技严重,因此在看之前我对它并没抱有太高的期望;但事实是,这本书的实际阅读体验远超预期,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它姑且能在我这里得到8分的评分吧。

本书的推理部分虽称不上惊艳无比,但也算是很标准的井上真伪风格了。三个案子+最终反转的形式和《那种可能性早已料及》的三重伪解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得不令人怀疑井上真伪是否对“3”这个数字有什么奇特的执念。虽然结尾的反转仍不免落入俗套,但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布线与收线功底。这也正是井上真伪最赖以成名的绝技。

比起推理部分,其实真正令我感兴趣的是书中炫技的部分。作者对于“命题逻辑”“谓词逻辑”以及“模态逻辑”都做了系统性的讲解,算是一份很优秀的逻辑讲义了。如果放在学科上来说,这应该被叫做“离散数学”。当然,作者重点着墨的还是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部分,模态逻辑可以说浅尝辄止,这一点也与“离散数学”这门课的学习侧重点相吻合。

在《恋与禁忌的术语伦理》中,作者把离散数学中的各基本概念都普及给了读者,包括假言三段论、集合论、逻辑符号、命题、公理等。对于没学过、也不打算学习离散数学的读者来说,这简直令人头痛无比;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倒也没有看上去那么无聊,因为这些概念的确都是真实存在的,并非杜撰,令人读起来有一种熟悉与亲切感。更为关键的是,作者还尝试把推理小说中的“凶手”“手法”“动机”等概念与离散数学一一结合起来,实是令人耳目一新。

其实,推理小说其本身便是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一种东西。我们所说的“诡计”不过是离散数学中的“寻找可能性”,而所谓的“逻辑”则能对标离散数学中的“证明必然性”。自1841年爱伦坡写成《莫格街凶案》以来,推理小说经历了将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而离散数学也正是在这将近两百年间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布尔代数、图灵机……这些都是近两百年所涌现出的离散数学学科成果。但在推理小说发展史中,居然从未有过作者试图将数学中的“离散”与推理小说中的“逻辑流”建立系统性、明确性的联系,这的确令人有些难以理解。但不管怎么说,井上真伪在此书中这么做了,还收获了不算差的效果。推理小说或许在当下只是一门消遣、一门娱乐,但倘若哪一天真的走向了学科化,那么井上真伪的此部作品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了。

白泽先生谈志怪
——《白泽先生志怪谭》书评
小萌
《白泽先生志怪谭》,用时四个小时,一口气读完,荡气回肠!
在此之前,笔者对志怪只是稍有了解,对白泽一词更是完全不知。经专业书评人天蝎小猪的推荐,特意拜读。
再次之前,先谈谈我对于志怪推理的理解。志怪推理,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志怪和推理(咳咳,这是废话),但更重要的,应看志怪元素与推理元素的结合。
志怪推理,应为民俗推理的一种。志怪与推理的结合,可以有多种元素的展现形式,一是以志怪记载为谜面,后人推理揭开真相;二是将志怪元素纳入推理条件之一,以此进行推理创作。
《白泽先生志怪谭》,显然是前者。
作者以陶方璧为第一视角,讲述自己与胞弟发现一本《修罗鬼志》,随后“我”发现这本志怪小说与发生于南京的五十年前的修罗鬼杀人案有所相似。而恰巧此时民俗历史研究学者白泽正好前来做客,“我”邀其一同查明五十年前凶杀案的真相。
《修罗鬼志》共有五篇,分别讲述的是刘家木匠夜路遇修罗鬼、母子遇修罗鬼被杀案、老僧游归云山寺听闻修罗鬼传说、云山寺(即苦厄寺)高僧灭修罗鬼案、云山寺无人生还案。而在五十年前,官府收录的修罗鬼杀人案中,共有七件,其中并不包含刘家木匠遇修罗鬼的案件。
这部小说采用了作中作的写法,将《修罗鬼志》的内容穿插分布于正文中,而每一篇修罗鬼志的内容皆与“我”、胞弟陶方玉和白泽的调查内容一一对应。除了修罗鬼的存在之外,志怪篇的细节与调查的案子细节几乎能对应上。
作者的文笔不俗,其中正文篇、志怪篇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文风,甚至在刘家木匠案上,还有一个小插曲——两篇坊间志怪,用了聊斋的风格。不可否认,在一部小说中用了三种明显不同的文风,实属罕见。可惜,在志怪篇中,后两篇的叙事风格明显与前面三篇不同,或许是作者自己也疏忽了,叙事风格开始贴近正文的风格。而让人最为不满的是,作者在正文中所采用的风格,如现代叙事文一般。故事发生的年代是在于民国十一年,然而笔者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完全感受不到民国的氛围。
在讲述故事时,作者借白泽之口,介绍了南京的众多小吃以及做法,将白泽树立成一个吃货学者的形象。以吃为线,将三人的调查行动串在一起,而人物也在这些小吃的情节中渐渐丰满。
这部小说,在民俗与推理的结合上,是笔者看过的本土推理中,最厉害的。白泽从宗教的角度上剖析了修罗鬼这个传闻的由来,并以此为基础,开始解析几个案件。
几篇志怪中,表面的谜面只有第五篇无人生还案,前面几篇看起来仅仅是普通的叙事,并没有谜题。而作者恰到好处地将五十年前的案件安插于前面几篇志怪之间,既抛出了谜题,又设下悬念,处理得很好。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前面几篇志怪中,埋下了许多伏线。
重中之重!以下有剧透!慎入!
先从谜题上来谈,修罗鬼杀人案其实没有特别重要的地方,核心的谜题只有一个,就是苦厄寺无人生还案,而这也是本部小说最为本格的一个部分。
从解答的角度上来谈,这篇推理,确实很精彩,伏线、叙诡、诡计。先抛出一些伏线,为我们展开一个精彩的解答,揭开了云山寺灭修罗鬼的真相,又给无人生还一个伪解。
万万没想到,白泽所普及的宗教知识,竟然是伏线,这实在是出乎笔者意料。从宗教角度,揭开云山寺众僧的真面目——假冒僧人的山贼。相信大多数人也未曾料到,甚至有人会因为宗教知识过于无聊而跳过吧,哈哈。
而接下来,则是真正的解答,也是最令笔者惊喜的——叙诡!作中作的叙诡,而且是未曾预料的双重叙诡。志怪篇第五篇无人生还案中,记载的只有九个人,但根据一些伏笔、线索,白泽推理出一个不存在于记载中的透明人,也就是第十人!
无人生还的谜题迎刃而解,随后便是孤岛模式的密室手法,虽然白泽的推测没什么错误,但这个谜底着实让人不满,特别是在叙诡的高潮之后,用了这么一个稍微有点赖的手法,令笔者有了一个心理落差。
而对于谜底,笔者也有几点疑问:
第一,凶手伪装佛像,必然是金漆涂身,杀人时必然沾血,如若洗去,那身上所涂的金漆必有异常。当时的金漆已经用完,如何保证不让人发现?
第二,即便苦厄寺的大殿不是案发现场,那在搜寻密道时,衙役为何不检查佛像,甚至没有发现佛像的异常?
第三,佛像是泥塑的,泥像涂上金漆与人身涂上金漆必有不同,且如普仁所说,大殿菩萨的眼部并未涂上,眼部不会出现异常而被发现吗?
结语:
这是一部不错的志怪推理小说,可堪一读。谜底虽有些许瑕疵,但瑕不掩瑜,推理过程确实精彩,也给读者足够的惊喜。作者的叙事节奏虽然没有其他小说那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但也算流畅,读起来并不是很累。(毕竟我一口气读完的)


书评:《诡计博物馆》
暗月 言尘
(注:涉及到本书部分故事泄底,以及潇潇的《杀意的死角》泄底,观看前请有所准备)
   
这本书是由五个小故事组成,并且都是些已经过了公诉期的陈年老案。然后就是博物馆的馆主跟跑腿的被调职寺田聪一起开外挂解谜的故事。不得不说,雪女脑洞真大,跟不上了都,而且说实话,我个人认为有些反转有点牵强。
事件一:一亿元面包谜案
实际上就是一场警察自演自说自演的戏,我直呼一声好家伙。其实感觉被搓破之后会有一种警察怎么这么做的一种奇怪的感觉,可能在一般人看来,警察都是正义的一方。这个不是重点,思路还算是可以接受的。
事件二:复仇日记事件
这个就不得不说了,这是我觉得五篇里挺扯的其中一篇。
首先是那本日记。从日记的描述手法去推测作者是故意这样纂改或者说是为了隐瞒空调物理人为的使尸体时间被修改,这个物理手段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所以不提,但日记描述手法就不得不说了。你说要是一个文盲啥的,或者是本来就是想要写得通俗易懂点的,那就那样子写,我觉得完全没有毛病,谁写日记会去纠结那么多啊。肯定是想到啥就写啥啊。总之,就是这几点说服不了我。
事件三:交换杀人事件
不仅交换杀了人,还交换了身份,这个设想很不错,但在一些细节上,就有点扯了。
比如说左右撇子,以及将钱包放在左口袋或者右口袋,我觉得这里涉及到个人生活习惯,不应该拿来当一个判断点。拿我个人而言,我平日里左右手都能写字,有时候下意识反应左右手随机出来,钱或者卡什么的都是看哪个口袋空的才装进去。所以这不应该是一个判断点,本来我还想了下怎么合理点,但挺可惜的,我忘了。
说说潇潇那篇交换杀人吧。(交换杀人可能是个流行趋势?大家都想杀人,不如一起杀吧。)
同样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嫌疑人同样有着不在场证明。其中一个嫌疑人还死去了,同样的,突破口也是在这个死去的嫌疑人身上。
但不同的是,潇潇这篇虽然没有互换身份这个大脑洞,也挺合情合理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因为误解题意,从而在解题过程中误解潇潇审美问题)。
从基佬紫判断鸭子是百合,对象还是栗子。从而得知那个男人的对象不是鸭子。。。。。。我觉得把这题里的这一点看出来了,基本上逻辑顺序都能理通了。
事件四:灭门惨案
这个案件我挺喜欢的,合理性相对于其他四篇,能接受。
事件五:河畔二次杀人案
这个是我觉得最离谱的,虽然说是为了验证自己是不是亲生的而去杀人,为了验证dna,很牵强,虽然也说得过去,或许雪女脑洞就是如此大开吧。
这五篇故事就像谜题一样,给读者上帝视角,对于学写题的我来说,很有参考价值,脑洞的部分的话,有待商榷。
不忘初心,坚定向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升级   53.17%

25

主题

549

帖子

3595

积分

诡殇元老

诡币
0 枚
推币
2920 枚
推理积分
56 分
侦破案件
1 件
原创度
13 ℃
沙发
发表于 2021-5-3 13:32:51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为时不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审核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诡殇推理论坛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免责声明  
|辽ICP备16015914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反馈

投诉举报 意见反馈 用户协议 论坛规则

反馈须知: 切勿滥用举报,任何与举报相关的信息必须属实!

网站资源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帮助|小黑屋|诡殇推理论坛  

|辽ICP备16015914号

诡殇推理论坛

GMT+8, 2024-4-20 18:33 , Processed in 0.32991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